6月13日至14日,由河南省医院协会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河南省医院协会医保管理分会2025年会暨医院医保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洛阳顺利召开。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申成峰,河南省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周雯,河南省医院协会医保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祝晓宇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郝赟、吉强主持。
祝晓宇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公立医院正处于“公益属性回归”与“运营生存挑战”的关键平衡点,医院应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医保与医疗协同发展。
申志强主委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医保管理分会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成功承办了国家级医保学术研讨会,为行业搭建优质交流平台,以及积极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践,为多地市提供标准化建设指导。展望2025年,分会将深化组织建设,成立数据工作组,完善培训体系,全方位推动河南省医保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
申成峰处长在致辞中表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升了医保基金效能。医疗机构应抓住改革机遇,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自身竞争力。河南省医保局将继续坚持服务宗旨,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助力医保医疗高质量发展。
周雯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强调了医保在医改中的核心地位,总结了分会过往成绩,并提出“提升政治站位,聚焦创新改革,强化队伍建设,深化交流合作”四项期望,相信分会在主委的带领下,在各位委员的努力下,将继续为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学术分享
本次医院医保创新发展研讨会聚焦提升医疗机构医保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助力河南省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设置主会场以及医保结算清单质控、三医协同共促发展两个分会场。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作《支付方式改革若干问题—以DRG为例》报告,从宏观层面阐述了DRG改革的起源及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指出医保支付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廖藏宜教授作《DRG付费下医保控费与临床创新的平衡策略》报告,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七种典型地区支持医疗创新政策的利弊,强调医院需加强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石颢对我省对接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工作从工作背景、主要特点、对接情况、落地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建议医疗机构加强政策培训、做好落地衔接、积极交流沟通,特别是在国家层面征求意见阶段,鼓励临床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作为同时承担DRG与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的代表性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总会计师王华丽详细介绍了该院在支付改革下的管理实践。王总会计师重点阐述了医院自主研发的“诊断组”管理软件的应用成效,该系统有效促进了临床诊断标准化与病案首页质量提升。同时,她分享了医院通过强化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业财融合、实施精细化预算与成本核算等综合举措,以科学管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处处长程辉在题为《同题共答共筑人民健康防线》的授课中,系统回顾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历程,深入阐明了医保基金监管在保障制度可持续运行中的关键定位,并提出了强化基金监管效能的具体路径,旨在切实提升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使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马富春围绕《支付制度改革的困境、疑虑与出路》作专题报告。马院长剖析了医疗机构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疑虑,阐释了基本医疗保险的核心概念内涵,并基于实践探索,提出了未来医院适应支付改革的管理出路与发展建议,助力医院稳健运行,共同守护人民健康。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核算科科长濮洋以《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在DRG支付方式改革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医疗行为规范等精细化管理经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姜子霞教授作《支付方式改革下的医院管理》报告,介绍了齐鲁医院在实践中形成的“三规范、一协同、五联动”工作机制:医疗规范、医保规范、制度规范,与临床科室建立紧密协同工作机制,与医务处、供应科、药剂科、计财处、信息中心建立高效的联动办公机制,以系统性管理应对支付改革挑战。
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部副主任黄茜在《医保精细化管理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中,分享了该院的“五个一”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并强调了医院应充分利用医保大数据分析,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以形成管理合力,精准识别存量结构问题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科学规划增量发展路径,引导学科建设和诊疗技术向价值医疗方向转型。
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医保办主任戴锦分享了恩泽医疗中心在商保管理体系建设上的创新思路和落地途径,深入解读了如何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搭建平台、规范管理等,为探索多层次医疗保障融合发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主会场会议由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边黎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德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原医保处处长陈素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执行院长秦长江、河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梁新亮主持。
第二分会场:医保结算清单质控分会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锋教授作《从统计与病案到DIP与DRG,四向编码的方法与能力》报告。他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需面向分类统计、病案首页、医保结算清单(DIP/DRG)的多维需求。他强调,DIP诊断编码应基于分类统计标准,医保结算清单重在提取病例特征信息,而病案首页编码的核心原则是充分传达临床诊疗信息、减少信息损失。
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作《医保版编码规范助力DIP精准支付》专题报告。他通过典型案例说明医院实现DIP精准支付需要临床、病案、耗材、医保、信息等多部门协同参与,医保部门科学制定病种分值需结合历史数据与专家论证,并实现智能监控与支付一体化。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正霞教授以《DIP/DRG下诊断、手术操作编码对入组影响》为题,深入分析了诊断与手术操作编码对DIP/DRG入组的关键影响,强调精准编码是入组基石。她建议医疗机构建立从临床书写、编码映射到分组反馈的闭环管理流程,持续优化数据质量以适应支付方式改革。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病案管理科肖鹏磊聚焦医保结算清单中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的规范填写,结合政策与案例,阐述了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强化数据分析、信息支持、编码员队伍建设及临床沟通培训的重要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科隋美丽针对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质控展开论述,结合绩效考核政策与典型案例,详细剖析了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病案管理科程广辉作《脑血管科疾病医保结算清单如何规范填写》报告,探讨了脑血管科疾病医保结算清单的规范填写,分享了疾病编码及手术编码的填报要点,内容丰富实用。
会议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主任潘铄,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执行院长张红梅,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树军主持。
第三分会场:三医协同 共促发展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毛宗福教授,系统介绍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研究成果、实施成效与现存问题,重点强调政策协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在实践操作与理论创新层面的关键任务。
濮阳市医保中心副主任文丽以“立足医保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为题,从政策背景与三医协同视角出发,阐述了医保部门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与未来规划,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医保专题讨论环节,阜外华中心血病医院杨振岭、河南省中医院杨静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洪梓岭四位医院医保办主任,聚焦“三医协同背景下的医保政策与医院实践管理”,就医保政策落地、集采执行、科研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提出建设性建议。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陈玥围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了伊拉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多种药物的特性、临床定位及使用注意事项。
医药专题讨论环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李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韩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药师邹东娜、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孙俊四位专家围绕抗菌药物面临的耐药形势、合理选药依据、药物安全性管理、医保支付与监管策略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ICU主任刘红梅进行了《中国CRO耐药新形势下的思考及应对》医疗专题授课,剖析当前严峻的耐药形势及应对策略。
山东齐鲁医院秦伟栋教授分享了一例肝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成功救治经验。
医疗专题讨论环节,济南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胡晓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冯敏、河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学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季宪飞四位临床专家,聚焦临床复杂耐药菌感染救治等实践难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汇集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前沿报告与实践案例为依托,成功搭建了高效学术交流平台。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要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新篇章。值此关键时期,医保管理分会将立足新起点,坚守初心、锐意创新,聚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核心任务,深化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持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与行业引领作用,为河南省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和医疗保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